——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纪实
在春意盎然的五月,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全国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为契机,立足视障与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发展需求,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学校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沉浸式体验和趣味性互动,打造了四大主题系列活动,包括心理健康课程、艺术疗愈、军地共建及拓展实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活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建立自信、学会表达、感受温暖。
一、心理健康课程:艺术疗愈唤醒心灵
心理健康课程作为活动月的核心载体,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动静结合”的设计理念,通过室内外课堂互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激发潜能。
视障学生在心理健康主题课中通过触觉与听觉感知世界。心理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将原本抽象的心理健康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在“情绪管理”主题课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教给大家如深呼吸、积极自我暗示等实用的情绪调节方法;在“人际交往”课程里,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沟通方式带来的不同效果,从而学会如何更好地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相处。
![]() |
![]() |
![]() |
听障学生通过视觉化活动强化团队意识。户外拓展课上,“踩石头过河”游戏要求团队利用泡沫板接力跨越“河流”;“突出重围”挑战需集体设计策略突破障碍圈,最受欢迎的是“复古打沙包”游戏,学生在奔跑与配合中感受协作的乐趣。此外,“情景剧表演”环节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与和解,学习换位思考。
![]() |
![]() |
![]() |
二、心理咨询室:沙盘探秘聆听心声
对于视障学生,沙盘游戏以触觉为核心体验。心理老师选用不同材质、形状的沙具(如木质房屋、毛绒动物、光滑石子),学生通过指尖触摸感知细节,构建心中的微观世界。沙粒的流动与堆砌成为情绪释放的媒介,例如,一名学生用粗糙的岩石象征压力,用柔软的羽毛表达平静,通过场景重构完成自我疗愈。
听障学生则通过视觉与触觉的双重互动诠释沙盘。沙具的色彩与形态成为“视觉词汇”,辅以手语或文字卡片辅助交流。例如,学生在沙盘中摆放“桥梁”象征沟通渴望,用“盾牌”表达自我保护,教师通过观察其布局逻辑与表情变化,解读深层心理需求。
沙盘游戏突破语言与感官的限制,让特殊学生在静谧中完成心灵的独白与共鸣。每一次沙粒的轻抚、每一处场景的雕琢,都是成长的印记,亦是治愈的起点。
三、航大团辅活动:军民携手传递力量
5月23日下午,我校联合海军航空大学的学员开展户外心理拓展活动。启明部以《“球”同存异,协作共赢》为主题,学生分组进行“心心相印”挑战,背靠背夹球前行,低视生与盲生默契配合,在球多次掉落的挫折中学会坚持与调整。活动总结时,老师强调:“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团队协作能创造无限可能。”
![]() |
![]() |
启喑部以“车轮履带挑战:以行动诠释团结精神”为主题,海军们将废旧报纸拼接成一条巨型“履带”,与学生混合组队,协同前进,共同完成“车轮履带”任务。活动中,官兵通过手势示范、肢体鼓励与学生密切配合,最终所有队伍成功抵达终点。孩子们总结道:“团结合作就能克服困难,海军叔叔教会我们坚持和互助最重要!”
![]() |
![]() |
四、心理健康讲座:解锁自我成长密码
启明部开展“呵护心灵 拥抱阳光”主题讲座,以“情绪温度计”热身游戏开场,学生用肢体动作表达近期心情,迅速拉近彼此距离。随后播放《心灵成长动画短片》,通过拟人化角色展现心理状态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在“心理急救箱”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制作互助锦囊,内含励志便签和解压妙招,传递同伴间的关怀与支持。
启喑部则推出“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主题讲座。心理老师带领学生制作个性化“525爱自己小书”,孩子们在手册上写下“我的三个优点”“今天想夸夸自己的一件事”,用文字与图画记录成长的闪光点。折叠成册的六页纸,成为一本承载自我价值的“心灵诗集”。
![]() |
![]() |
心理健康活动月虽已落幕,但爱的教育永不收官。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用专业与温度,为特殊儿童搭建起一座通往阳光的桥。在这里,每一个生命都被看见、被倾听,而这份心灵的滋养,终将化作他们未来乘风破浪的勇气。
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家校军社”协同机制,开发更多符合听障学生特点的心理课程,让每一颗特殊的心灵都能在关爱中绽放光彩。
撰稿:王露露 韩纬华
摄影:王露露、尹宁洁、各班主任
编辑:郭国雪凌
美编:鞠培娟
审核:德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