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特殊教育学校 >> 教学教研 >> 教研动态

多元经验交融,赋能特教未来——2025年全市特殊需要学生班主任培训研讨会成功举办

浏览:时间:2025年01月16日

  2025年1月13日至14日,“2025年全市特殊需要学生班主任培训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烟台市教育局、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主办,山东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孙振波工作室承办,鲁东大学教育学院协办,来自烟台市特殊教育领域的领导、高校专家以及随班就读班主任、教师等约 150 人齐聚一堂,旨在促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深度融合,帮助特需学生班主任掌握特殊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提高班级管理及育人策略。

  烟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总督学李忠朋在开班仪式上发表讲话,向长期奋战在特殊教育一线的工作者表达了崇高敬意与衷心感谢。他指出,烟台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要求,通过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在特殊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但随着特殊儿童“有学上”问题解决,如何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成为新课题,对特殊教育教师及普通学校教师都提出更高要求。期望本次研讨会的学员们认识到位、认真学习、强化问题意识、学以致用,将所学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每一位特殊需要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

  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祁丽薇表示,特殊教育充满温情与挑战,特殊需要学生渴望得到助力,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责任重大。时代发展使特教面临严峻挑战,家长期望提高,对班主任的爱心、专业素养和与时俱进的能力提出新要求,希望老师们珍惜机会,将所学融入日常,为学生营造优质教育环境。

  原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徐东升在《从现代管理的视角看班主任工作》分享中,带来一系列新颖且实用的班级管理理念。徐校长在班级文化营造上,提出“五个一”策略配合黄金圈法则与SMART原则,助力明确班级发展方向。在管理关系处理方面,指出要平衡被动与主动管理比重,依二八法则优化班级干部选拔,发挥干部与伙伴互助队伍协同效应。为理解学生需求,引入麦克利兰成就需求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学生习惯培养上,介绍SQ3R学习法、高效沟通技巧与社会教育要点。此外,借助PDCA工作法和轮流代理班主任制度,为班级管理打造科学流程。还强调班主任需提升感召力等五种领导能力,运用金字塔原理优化思维表达,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鲁东大学张香兰教授围绕《校园欺凌的班级预防与干预》这一主题,带来了一场极具深度与实用性的讲座。身为《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教育研究》的作者,张香兰教授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对校园欺凌相关问题展开了鞭辟入里的剖析。在培训过程中,张香兰教授特别指出,特殊儿童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欺凌风险,其遭受校园欺凌的概率是普通儿童的2—3倍,他们的困境急需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同时,张教授强调,班级环境中的诸多因素,诸如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同伴关系是否和谐、班级地位、班级氛围以及班主任素养的高低等,都与校园欺凌的发生有着紧密联系。针对这些问题,张教授提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策略。在班级预防层面,她建议班主任积极学习反欺凌技能,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社交技能,努力营造平等且相互支持的班级氛围。对于特殊儿童遭受欺凌的情况,可分别采用行为干预、认知导向干预和综合干预等方法进行有效处理。这对在班级层面更好地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为学生创造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鲁东大学葛明荣教授围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展开深度探讨。葛明荣教授在教育领域造诣深厚,身兼多项重要职务,在中小学德育等多个研究方向成果丰硕。葛明荣教授指出,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其发展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等举措。我们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代,信息化、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都给师德师风建设带来诸多挑战,同时中小学班主任在追求高素质、幸福感及适应未来教育等方面也面临着难题。为应对这些挑战,葛明荣教授提出践行学习金字塔论,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提升学习效果;认清国际国内等形势,关注政策;树立高远目标,抓住学校、班级管理等本质;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并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等。为中小学班主任指明了方向,助力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处高娜主任在《特需学生教育管理策略》的分享中,总结了学校在特需学生管理方面的多维度举措。通过培养良好规范习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律;推行全员学生管理模式,调动全体师生积极性;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习惯,增强其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学校抓住各类活动契机,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并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且将安全教育管理扎实推进。同时,教研赋能教育教学,以盲校学生八大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训练,推进德育序列化教育实践与研究,形成德育教育读本,构建全方位育人模式。这充分展现出教育工作者的爱心、耐心与责任心,也为特需教育领域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山东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孙振波老师进行《特殊需要学生班级管理实践与思考》的分享。深入解读了特殊需要学生的范畴及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挑战。提出在环境建设上,要致力于打造爱的物理环境,从教室整洁、座位安排到照明设备配备,每一个细节都为学生精心考量;同时注重构建人文和思想环境,让学生在文化氛围和教育活动中,受到熏陶与激励。在学生培养层面,从细微之处入手,不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还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成长动力。此外,通过细化班级考评制度、充分利用微小时段开展教育、培养得力的小班干部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合力。为特殊教育班主任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指导。

  黄渤海新区第五小学姜秀丽书记针对随班就读班级管理经验进行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分享。姜书记强调,班主任的接纳和爱心是对随班就读学生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自然支持。学校积极因需安排,营造无歧视环境,关注学生心理需求。通过开展“幸福花墙”等活动优化班风,让学生在良性互动中彼此接纳。遵循“五个想着”定制学习方案,从备课到评价各个环节,为随班就读学生量身打造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以活动为引领,让随班就读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崭露头角。在家校合作方面,学校也重点打造家长提升课程,量身定制个性化需求课程,促进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姜老师的分享为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陈群老师在《特殊需要学生班级常规的建立与行为问题的处理》的分享中,提出以正向行为支持概念建立班级常规。通过课程评量、观察学生表现等发现问题与需求,进而确定上课、生活等多方面常规内容。同时提出,面对学生的行为问题,老师可通过功能分析找出行为产生原因,运用逐步养成法、增强回馈等策略教导新行为。对于行为问题的后果,可采用忽视法、隔离法、反应代价法等处理。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实用方法,助力特殊需要学生更好成长。

  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孙兴梅老师进行了《言而有度,爱而不宠》的分享。在常规教育上,孙老师总结出“爱、严、律、细、勤、实”六字秘籍,做到腿勤、眼勤,确保工作扎实有效。在班级建设方面,孙老师巧用“画?、画饼、画×、画√”策略,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愿景,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立人设,并巧用“画饼”语录增强学生自信;对学生问题,及时发现、科学处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强调要善于“画√”,用多种表扬方式激励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处王晓荣副主任在《探索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境》的分享里提到,听障青少年由于听觉缺陷,在语言沟通、认知思维和心理建设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此,王主任带领团队就听障青少年表达性艺术心理疗愈展开探索,融合艺术与心理治疗技术,借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助学生抒发情绪、挖掘潜意识。逐步形成“诊断、疗愈、评估”三阶段疗愈体系,为听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效范例,助力听障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心理成长。

  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段晓伟老师进行了《家校协同育人 同频共振促成长》的分享。段老师在交流中分享了多个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了家校协同的力量。并借用吕同学的经典案例强调了家校共育对于学生发展机会把握的重要性,也凸显了三观教育的紧迫性及紧密家校联系在融洽亲子关系、塑造孩子积极心态方面的关键作用,为特殊教育领域家校共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烟台市芝罘区辅读学校的郝晓红老师,带着对智力障碍学生满满的关爱与教育热忱,进行了一场《智力障碍学生的班级管理》的分享。郝老师强调管理智力障碍学生班级,需秉持爱心、耐心、操心、协作之心和热情之心。郝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用心去教育,用爱去育人”的理念,为智力障碍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也为特殊教育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温暖与力量,她的经验为众多特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处任晓妮副主任进行了《适配教育助力视障学生全面发展》的分享,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任主任首先对视力残疾儿童的视力特点进行详细描述,表明视障学生在感官认知、运动能力、心理发展等方面面临的诸多挑战。并针对问题总结出视障学生的教育刚需,如环境支持、教学资源支持、教学策略支持、心理支持、家校共育支持等,为视障学生教育提供了优秀范例。

版权所有© 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 鲁ICP备2023013782号-1 技术支持: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