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娜同志事迹材料
林美娜,女,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毕业。2018年入职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多年担任送教上门班主任。
自踏上特教岗位的那一刻,她怀揣着对特教事业的热爱,走在这条充满挑战又有意义的道路上。不求“桃李满天下”的荣耀,也不求至高无上的赞美,只希望能够保持初心,默默耕耘,做学生的温暖守护者。
一、携初心而行
初心是一种信念,指引人们坚定前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这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林美娜同志是一名特教教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牢记党的教育初心,将“四有教师”标准作为自己前进的风向标。她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作为党小组组长,她认真履行职责,精心组织小组会议和活动,确保每一次学习都能取得实效。她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情况,及时传达上级指示和精神,确保小组成员都能紧跟党的步伐。她以身作则,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与学生结对帮扶过程中,她对结对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学习劲头、困扰等,利用其在手工、啦啦操等活动中的优异表现,挖掘其闪光点,激发其向上的动力;跟学生一起查找学习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如学习用品、书籍等,激发其内在动力。实施帮扶以来,该同学有了较大的改变,乐观了很多,也开朗了很多,学习也更加勤奋,在学期末的技能大赛中,多项获奖。
二、倾恒心执教
教育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恒心。作为启明部的一名计算机教师,她潜心研究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等,积极探究适合视障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以提升视障学生的信息素养。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考虑到视障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局限性,她创设了“案例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分类以任务单为引导,以完成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边做边学,在动手操作中达成对理论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她积极探索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参与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盲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在探索中,总结出一种基于“评-做-悟-评”的盲校综合实践实施策略,并在2023年国际视障教育研讨会上分享交流。积极参加各项比赛,以赛促提高,制作的课件《电脑文件分类存》获2023年山东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特殊教育组壹等奖,并推送至中央电教馆,被评为典型作品。
日常教学中,她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她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帮助他们在学业和个人成长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用爱心相伴
教育的本质是爱,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关心和呵护。常言道:爱是最好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特教教师,面对特殊儿童,更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要用一颗豁达包容的心,去理解学生,呵护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与健康。班里有一位小男生,总是使劲低着头,说话声音也特别小,于是她利用假期回老家之便,走访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需求,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引导他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弱势,自信、乐观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爱。
“一花一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需要阳光呵护的花朵,但不是所有的花都能如期开放,特别是那些不能进入学校学习的重度残疾孩子,更需要精心地呵护、用心地支持和耐心地等待。作为送教班班主任,她前后共参与四名学生的送教工作。四年来,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一生一案”,“送知识、送技能、送康复、送温暖”,将课堂搬到重残儿童家中,陪他们一起,迎接属于自己的花期。
展望未来,砥砺前行。她说:“我只是特教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我会继续在平凡中坚守初心,在教育之路上持之以恒,用爱守候,做学生的温暖守护者,愿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爱的陪伴下,茁壮成长,勇敢追梦,行稳致远、进而有为”。